【红人榜 | 第二十期】从北网走出的雪域志愿者:王鹏博以青春之力绘就西部担当



王鹏博

出生于2001

202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西藏拉萨某县团委


在西藏拉萨的基层岗位上,有一位来自北京网络职业学院的校友,他带着母校赋予的专业技能与志愿精神,在雪域高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他就是北京网络职业学院2020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 —— 王鹏博。从北网的课堂到北京冬奥会的运维现场,从本科校园再到西藏的志愿服务一线,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北网的悉心培养,也让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的誓言变得愈发清晰有力。


北网筑基,筑梦西部


专业与实践并重,培育志愿初心:作为北京网络职业学院2020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王鹏博在母校的学习时光,为他此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校期间,北网的专业课与办公软件课程教学,让他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相关技能,这些知识如同 “武器”,在他后来的工作与志愿服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如此,北网注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也为他提供了锻炼能力的宝贵机会 —— 他曾参与北京冬奥会网络运维工作,还在中央歌剧院担任志愿者。正是这些在北网期间积累的实践经历,让他的志愿初心不断萌芽,为日后投身西部计划埋下了种子。


从搁置的西藏向往到坚定的专项选择对王鹏博而言,与西部的缘分早有伏笔。2022 年,他便萌生了去西藏旅游的想法,却因疫情搁置。而在本科临近毕业时,学校宣传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让他内心的向往再次被点燃。这份选择,与他在北网期间培养的志愿情怀不谋而合。在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后,他毅然决然报名参加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带着从北京网络职业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学到的专业能力与奉献精神,踏上了前往拉萨的征程。


直面挑战,见证荣光


适应高原,在关怀中坚守初到西藏,高原缺氧成为王鹏博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服务地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发放的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细致的高原生活注意事项叮嘱,让他很快适应了当地环境。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始终记得北网教会他的“吃苦耐劳” 品质,这份韧性支撑着他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后续的志愿服务筑牢了基础。


在西藏60周年庆典中读懂使命来到西藏服务一个多月后,王鹏博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 周年。在庆祝晚会现场,他作为志愿者,亲眼目睹了 60 年来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穿着藏族特色服饰的同胞们欢歌笑语,处处洋溢着幸福与活力。这一刻,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此行的意义,也更加明白北网所倡导的“将个人价值融入集体”的内涵,这份成就感,成为他在西部坚守的重要动力。


专业赋,口碑相传


北网技能助力基层工作高校推进在拉萨的志愿服务工作中,王鹏博在北网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派上了大用场。熟练运用计算机技能,让他在处理工作任务时得心应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这一切,都离不开北网在专业教学中对实操能力的重视,让他能在基层岗位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奉献精神诠释志愿本色在与当地群众和同事的相处中,王鹏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的特质赢得了广泛认可,他的言行举止,完美诠释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精神。而这份优秀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北网在校期间对学生品德与素养的培育,让他在走出校园后,依然能以积极向上的形象传递正能量。


寄语:愿学弟学妹逐梦前行,赴西部之约

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王鹏博最想对北网的学弟学妹们说:“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看似枯燥的知识,在某一刻可能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同时,他也热情鼓励学弟学妹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西部看一看 —— 国家对西部的投入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无数先辈用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的决心与行动换来的。他希望更多北网学子能传承这份担当,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蜕变:西部计划重新定义价值

若用一句话总结西部计划与王鹏博的影响,那便是:“西部计划让我走出象牙塔,在基层的土地上读懂了责任与坚守,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需要,它重新定义了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而这一切的起点,始于北京网络职业学院的培养,是母校给予的专业知识与精神养分,让他有勇气、有能力踏上西部征程,在雪域高原书写出属于北网人的青春华章。